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电话:010-62859599
传真:010-62857950
E-mail:zhonglangwuye@126.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99号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四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附:刑法有关条款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颁布日期】 19951025 
  【实施日期】 19960401 
  【内容分类】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4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 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
  法》将本文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三节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四章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 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
  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国家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有利于固
  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
  取有利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七条 国家鼓励、支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
  治技术和普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知识。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中作出
  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单位
  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
  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生活
  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监测制度,制定统一的
  监测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
  第十二条 建设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遵
  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作出
  评价,规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
  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审批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方可批准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
  者设计任务书。
  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经
  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
  使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验收应当与对主体工程的验收同时进行。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
  的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管辖范围内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有关的单位进
  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
  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应当出示证件。 
第三章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五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
  的污染。
  第十六条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
  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第十七条 产品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纳的包装物。
  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可以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物和容
  器等回收利用。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科研、生产单位研究、生产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
  纳的农用薄膜。
  使用农用薄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农用薄膜对环境
  的污染。
  第十九条 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
  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二十条 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确有
  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
  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一条 对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
  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
  决定。
  第二十二条 在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
  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
  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第二十三条 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
  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第二十四条 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
  第二十五条 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
  物。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可以
  用作原料进口的固体废物的目录,未列入该目录的固体废物禁止进口。
  确有必要进口列入前款规定目录中的固体废物用作原料的,必须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审查许可,方可进口。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节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和其他有
  关部门对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作出界定,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
  ,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
  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公布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
  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的名录。
  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设备。生产工
  艺的采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
  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工艺。
  依照前两款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
  ,推广能够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工作。
  第二十九条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
  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资源,采用先进的生
  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第三十一条 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
  有关资料。
  第三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对其产生的不能利用或者暂时不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须
  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贮存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
  第三十三条 露天贮存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的,应当设置专用的贮存设施、场所。
  第三十四条 建设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
  本法施行前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没有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建设工业固体废物
  贮存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或者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不符合环境保护标
  准的,必须限期建成或者改造;在限期内,对新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应当缴纳
  排污费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采取缴纳排污费措施的单位在限期内提前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或者经改造使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自建成或者改造完成之日起,
  不再缴纳排污费;在限期内未建成或者经改造仍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继续缴纳排污费,
  直至建成或者经改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为止。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排污费用于环境污染
  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节 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城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
  指定的地点倾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扔撒或者堆放。
  第三十六条 贮存、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
  卫生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七条 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
  第三十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
  气和其他清洁能源。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净菜进城,减少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收购网点,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
  。
  第三十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配套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处置
  设施。
  第四十条 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
  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
  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
  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章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规定
  第四十二条 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其
  他有关规定。
  第四十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危险废物
  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第四十四条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
  、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四十五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报登记。
  第四十六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不处置的,由所在地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
  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第四十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对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的设施。
  第四十八条 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
  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危险废物排污费用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九条 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
  动。
  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
  。
  第五十条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
  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五十一条 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
  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二条 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
  运输管理的规定。
  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第五十三条 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容器、包装物及
  其他物品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方可使用。
  第五十四条 直接从事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人员,应当接受专业
  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五十五条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在发生
  意外事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检查。
  第五十六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
  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
  第五十七条 在发生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时,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
  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第五十八条 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
  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
  (一)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工业固体废物或者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
  假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三)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的;
  (四)将列入限期淘汰名录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的;
  (五)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的;
  (六)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
  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场所或者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七)擅自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项行为
  的,处应缴纳排污费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第(六
  )项、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淘汰的设备,或者采用淘汰的生
  产工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
  第六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建成或者未经验
  收合格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
  害后果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六十三条 贮存、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违反本法规定的,按照国务院关于环境保
  护和城市环境卫生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有关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
  (一)不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
  (二)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贮存、处置的;
  (三)转移危险废物,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者未向移出地和接受地
  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
  (四)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
  (五)未经安全性处置,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具有不相容性质的危险废物的;
  (六)将危险废物和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的;
  (七)危险废物产生者不处置其产生的危险废物或者不承担依法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的
  ;
  (八)未经消除污染的处理将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设备和
  容器、包装物及其他物品转作他用的。
  第六十五条 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
  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
  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
  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前款活动的,还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将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或者未经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可以
  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由海关责令退运
  该危险废物,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对已经非法入境的固体废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依法向海关提出处理意见,海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已经造成环
  境污染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进口者消除污染。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计算
  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五十万元;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
  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条 罚款一律上交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
  第七十一条 受到固体废物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
  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
  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或者第一百八十
  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犯本条罪的,处以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
  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
  固态废弃物质。
  (二)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三)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
  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四)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
  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五)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
  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
  ,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者设施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第七十五条 液态废物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的污染防治,适用本法;但是,排入水
  体的废水和排入大气的废气的污染防治适用有关法律,不适用本法。
  第七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有关的国际条约
  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七十七条 本法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附:刑法有关条款
  第一百一十五条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
  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八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
  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下一页: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上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